小小口述歷史:眷村我的家


  良慧於民國五十年代末期出生在永福橋下的違章建築內,住家旁即是建軍新村,附近到處都是低矮的木頭建物,當時永福橋尚未建成,也沒有開發快速道路,路面並非柏油所鋪而是水泥路,往往可看見大砂石車經過,而住屋旁就是河堤,那兒總是孩子們最佳玩樂之處。
  在那個年代,良慧家的住宅空間十分窄小,最初僅有八坪大,布置簡陋,一家人縮衣節食度日,直至她小學一年級時,家中搭建了二樓,住屋空間才擴大為十二坪。良慧的房間位於二樓,風景視野極佳,她表示從她房間向外望,即是一座形狀極似烏龜的山,因此現在的觀音山在當時被附近人家稱為「烏龜山」。良慧非常喜愛自己的房間,喜歡她房間裡的每一件珍寶,甚至當時使用的書桌都一直保留至今。
  良慧的父親是位軍人,平時在三軍總醫院做檢驗的工作,薪水微薄,家中經濟狀況不甚良好。而良慧的媽媽為貼補家用,平時在家會做手工藝,良慧回憶道:「記得小時候都要幫忙媽媽做勞作,不論是替小玩偶塞棉花,製作聖誕裝飾品都好有趣!」。良慧媽媽的廚藝非常精湛,無論是饅頭、炒麵、滷肉等樣樣都非常拿手,十分地好客,總是會準備一大桌好菜邀請鄰居享用。
  眷村附近的自來水廠,就是現在的自來水博物館,在當時它已經非常老舊,是孩子們口中的「鬼屋」,那裡十分陰森且荒廢久遠,總是有衛兵站崗,是個軍事基地,良慧對那裡的印象總是感到威嚴與不可攀。雖然害怕,孩子們仍然常常前往那邊進行探險,也在自來水廠裡抓青蛙和蝌蚪,樂趣無窮。
  民國五十年代的台北眷村裡,每戶人家的住宅總是一家挨著一家,無論各家發生什麼大小事,全村都會知道,彷彿沒有任何秘密,也因為物資的缺乏,大家總是彼此幫補,許多東西都互相借用,當時整條街裡只有良慧家裡有電視,每每到了卡通時段,小朋友總是呼朋引伴來觀賞黑白片放映的無敵鐵金剛;有些戶人家的家中有冰箱,則其他戶人家都會拿所須冷藏的東西都去冰;另外有些戶人家的家中有電話,所以全村都去他家打電話。種種如此,都顯示了眷村生活中的人與人相處的親密友好關係。
  然而隨著時代演進,良慧家附近的違章建築於民國七十年代被政府公告要拆除,於是良慧全家被迫在她國中一年級時,搬離了陪伴她成長多年的眷村。回憶起眷村的生活,在那段的純真歲月裡,家家戶戶總是夜不閉戶,每家都是沙門,大家常跑到不同人的家中拜訪及玩耍,把別人家當作自己家,良慧喜歡這種人與人之間的親近感,她認為就連小時侯聽到鄰居七嘴巴舌的八卦也都令人懷念,因為在她認為,眷村始終是她的家。

Post a Comment

My Instagram

Designed By OddThemes | Distributed By Blogger Templ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