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二件攝影作品為臺灣藝術家袁廣鳴的創作「城市失格—西門町」(2002) |
忠泰美術這檔展覽《不存在的地方》,展期內的每週三下午憑學生證免費入場,另外,一樓的明日咖啡館也可憑學生證享有咖啡及茶類買一送一優惠,於是把握最後的學生時光,趕快去看看。
「藝術,這不存在之地,既神秘又清澈,有如一把鑰匙、指南針或者地圖,為我們指引方向。作為觀者的我們,能做的只是從作品外顯而出的表情與內藏發散的氣味,盡其所能的感同身受,試圖趨近並登陸這些汪洋之島、不存在之地,踏上一場心靈風景的探險,從自我身體往內以及向外觀看,了解世界也認識自己。」策展人胡朝聖在展覽入口的一段說明文字,我覺得十分貼切,很多時候藝術家的創作我們看不懂(特別是當代藝術,許多後現代拼貼的概念...),因為不知道他們內心的感受與想法,所以無法體會他們想要傳達的東西,但透過深度的導覽解說,能幫助觀者試圖進入藝術家創作的心境裡面,嘗試從他們的角度與理念觀看這些作品。
展品中,我印象很深刻的有上面這件作品〈城市失格〉,當時我還沒聽導覽之前,在看作品時,發現照片的最左邊有出現「亞歷山大健康休閒俱樂部」(下圖),而且廣告看板上面的手機還是Nokia系列,我就推測這張照片拍攝的年份至少是2004年以前,因為我有一些親戚在那個年代有加入亞歷山大的會員,但後來亞歷山大於2007年倒閉了。
亞歷山大健康休閒俱樂部以及Nokia手機廣告看板 |
〈城市失格〉是由臺灣新媒體藝術家袁廣鳴於2002年創作,上面那兩週作品很明顯是於西門町拍攝,但特別的是西門町應該是人潮熱鬧的地方,為何這兩張照片完全沒有任何一個人呢?聽導覽解說才知道,在那個年代Photoshop還不像現在那麼普及,藝術家創作的方式是在不同時間點拍攝非常大量的同樣角度照片,然後再請許多人力幫忙把照片當中沒有人的地方用剪貼的方式,重新拼貼出我們所看到的這兩張照片,其實正呼應此展覽主題《不存在的地方》,讓我們看見不可能存在的西門町樣貌—白日與夜晚。
展覽中,有一件作品蠻特別的,是一位日本藝術家的創作,他拍攝了一些臺灣的檳榔攤,並且記錄下它們的地理位置(經緯度),然後將那些拍攝的照片製作成模型,一方面他認為檳榔攤是臺灣特色之一,一方面他想要強調全球化的議題,例如可口可樂、麥當勞這類商品與企業對世界各地產生的文化霸權與衝擊,很多人可能已經認為理所當然,沒想那麼多,但藝術家希望藉此作品讓觀者重新定義何為全球化,當這件作品被世界各地的人看見時,它是否也算是一種全球化。
還有另一件作品,也是蠻有趣的,是英國藝術家Rachel Maclean創作的〈先生,可否請…〉,展品呈現方式為在一個空間裡面,有兩面互相對視的螢幕,各自播放著像是在互相對話的影片,因此觀者在觀看時,會需要不停將頭左右轉動,來看兩支影片中的對話。(片段如下)
我在網路上有查到一些相關介紹:〈先生,可否請…〉改編自馬克‧吐溫的《王子與乞丐》,有一次王子愛德華與乞丐湯姆相遇了,發現彼此長得很像,於是決定交換衣服、交換了身份、和彼此截然不同的生活。展場刻意設計成雙畫面呈現,營造王子愛德華與乞丐湯姆面對面對話的情境,讓觀者在觀看作品時似乎也身處其中,成為角色之一。另外,作品中所有的角色都是藝術家本人扮演,人物對白剪接自電影、電視和廣播的聲音片段,並以綠幕和電腦後製技術完成,雖是以童話故事為基礎,卻使用有些諷刺、荒誕和幽默的方式來呈現社會階級等議題。在整個小說裡,兩個年輕人都努力要在陌生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故事最後,一切都恢復了正常,愛德華王子繼承了王位,並且授予了湯姆「國王守衛」的稱號。這故事形成的框架以嘲弄的基調及人們可能期待的玩世不恭,清晰地闡述了如「社會流動性」、「天賦」和「品味」等模稜兩可的概念。
這檔展覽當中還有一些有趣的「不存在的地方」,像是這件創作看似是一般的電梯,但走進去會發現十分有趣,總共是六台電梯,兩台兩台互相在對面,中間沒有鏡子,只有最靠近兩側的電梯各有一面鏡子。
這檔展覽傳遞許多跟社會文化有關的議題,當中包含許多符號和概念,似乎像是以前在研究所上的文化研究課程,跟生活也有相關,還蠻喜歡這次展覽的主軸!
資料來源:
忠泰美術館官網-展覽:不存在的地方
壹讀介紹Rachel Maclean的作品〈Please, Sir…〉
忠泰美術館Facebook粉絲專頁介紹Rachel Maclean的作品〈Please, Sir…〉
Post a Comment